西宁五星级酒店家具
155本文将介绍西宁 五星级酒店家具,探讨如何选择高品质的酒店家具,以及介绍一些西宁五星级酒店家具供应商。 西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许多五星级酒店。 这些酒店家具的质量和设计风格是酒店评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选择高品质的酒店家具对于酒店的形象和客户体...
查看全文全站搜索
顺联酒店家具采购中心:“顺联酒店家具采购中心”为顺联家具城·南区2008年全新力作,总规划面积约10万平方米,经营范围包括:酒店客房家具、公共区域家具、宴会家具、会议办公家具、KTV休闲娱乐家具、户外休闲家具等等;承接各类型酒店、别墅、会所、样板房工程。
旗下进驻品牌包括:奥展、鲁信、福利来、唐元、祥源、深豪、名耀、臻美、恒久等数十家知名酒店家具企业。
顺联酒店家具采购中心致力为广大采购商打造一站式专业采购平台,目前中心内设有各档次、各级别的别墅会所、酒店工程样板间上百套,可以供客商参观品鉴,区内还设商务洽谈区、休息区、餐饮区等客户服务功能区域;并提供采购客商到工厂参观考察的车辆接送服务。
集团产品 酒店宾馆客房家具,酒店宾馆木门,KTV沙发。
酒店餐桌餐椅,火锅桌椅,烧烤桌椅,饭店桌椅,实木碳化桌椅,酒吧桌椅,咖啡桌椅,宴会桌椅,实木卡座等系列。
你好,酒店家具一般都是通过招标工程来设计定制的,如果你想要定制家具的话可以直接找当地的家具生产厂家定制生产的。
北京时代文仪家具专注主题酒店家具,品牌定制厂家,承接酒店家具定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独特设计风格,让居住环境魅力横生,优雅又不失庄重,风格各异。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是全国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石阡县中部、东北部和西南部,景区面积 273 平方公里。
景区内有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有原始生态植被保持完好的佛顶山,有以石阡城南温泉为代表的石阡温泉群,有上千只鸳鸯栖息的贵州独一无二的鸳鸯湖,有以尧上仡佬族民族村和楼上古寨为代表的民族古村落,有以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十分宜人,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是休闲、旅游、探险、度假的最佳选择之地。
自然资源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内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良好,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 65 %以上,特别是佛顶山景区自然环境和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有众多的名贵林木和珍稀野生动植物,除松、杉、柏、柳、枫等外,还生长红椿、楠木、银杏、棋桐、红豆杉等珍贵名木;动物有野猪、山羊、狐、猴、虎、豺、苏门羚、穿山甲、旱獭、麝獾、红腹锦鸡等以及各种蛇类,还盛产中草药,是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天然博物馆。
主要景点 石阡温泉 石阡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迄今已知全县地热矿泉有 1 3 处, 1 9 个出露点。
石阡地热矿泉含有氡、锶、硒、硅酸、重碳酸等微量元素,是天然的、优质的饮用矿泉水,同时也是具有医疗保健的矿泉水。
石阡地热资源利用主要以洗浴为主,最具历史代表性的是石阡城南温泉,又称“石阡温泉 " ,位于县城南端龙川河东岸,东枕松明山麓,西临龙川古渡”及“乾坤一钓”。
城南温泉水温 45 ℃,“久睛不涸、久雨不涨、四时如一 " ,泉水矿化度0.428 克/升,硬度18.5 德国度,含氡 35.42 埃曼,硅酸 34.67 毫克/升,锶 3.0 ~3.67 毫克/升,硒 0.05 毫克/升。
城南温泉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历经改修,日臻完备。
2002 年县委、政府经过招商弓 I 资对城南温泉开发建设,现有露天泳池、桑拿、小池、大池等洗浴设施,以及宾馆等服务设施,可同时接纳上千人洗浴, 200 多人住宿。
佛顶山景区佛顶山位于石阡县境南端,与施秉、余庆县交界,最高峰 l 869 . 3 米,与梵净山为姊妹山。
佛顶山原始植被完好,珍稀动植物众多, 自然景点星罗密布,有金顶云海、垂帘飞瀑、飞凤朝阳、叮咚坡、九大金盘、古藤岭、古树群、尧上民族村寨等。
佛顶山由于原始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旅游、探险、科考价值。
鸳鸯湖 石阡鸳鸯湖位于石阡县城东南面 1 O 公里左右,是修建山坪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因有成千上万的野生鸳鸯栖息于此而闻名于世,这些成千上万的鸳鸯或浮于湖面或振翅于空,景象极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整个湖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绿树葱荣,乌语花香。
这样多的鸳鸯在此聚集生息,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楼上古寨位于石阡县城西南 1 O 公里左右的楼上古寨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
其村寨布局蕴含封建王朝的风水学说,遗存有梓潼阁、明代马桑木民居建筑等历史文物古迹,还有民间布绣、丝绣、木石雕刻、寨内及四周有楠桂桥、十子九秀才墓、天福井、公公背媳妇象形石、千年紫荆、北斗七星枫等历史人文景观。
万寿宫古建筑群 万寿宫位于县城北端,为明万历初年始建,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年间补修,占地 3800 平方米,牌楼式宫门雄伟高大,座北面南、正殿和过殿座东面西,宫内分戏楼、正殿和花圃三大院落。
整个建筑为木结构,镶嵌以砖烧造各种花、鸟、虫、鱼、走兽图案栩栩如生。
戏楼翘角正檐,上下楣枋刻双龙戏珠和三国演 义故事等数十处高浮雕。
地面、阶沿以细条石镶铺,宫四周围墙 高十米有余,青砖砌就。
石阡万寿宫是全国保存最好最大的宫宇之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阡县城古建筑很多,且保存较好,除万寿宫外,还有始建 于明万历 1 5 年间的禹王宫,始建于明永乐 1 2 年的府文庙,清代 末年修建的天主教堂等。
1 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 石阡休整,其军团指挥部就设在天主教教堂。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内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丰富, 仅以上述几个为代表进行简介,希望省内外、国内外对石阡感兴趣的朋友来参观,领略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风情。
管理机构 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其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工作。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由石阡县建设局 局长兼任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下设风景名胜管理办公室,编制 5 人,统一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石阡温泉群是我国疗养胜地和旅游重镇,被誉“疗养胜地,魅力石阡。
”她是作为中国温泉之乡更是“世界少有,中国独有!” 介绍 2009年,国务院批准贵州省石阡温泉群为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是年,石阡县相继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称号,这在世界少有,国内独有。
该县也因此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等称号。
当年,该县还举办了“中国温泉之乡”--石阡首届温泉文化旅游节。
全县全年接待游客46.4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47亿元,同比增长443.78%。
奔入发展快车道,挤上经济强县榜。
近几年来,素有“泉都”美誉的石阡县,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分布广泛,且符合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和《医疗矿泉水标准》等优势,围绕温泉开发利用加大品牌打造力度,以提升区域品牌效应,提速经济社会发展。
温泉产业正成为拉动石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动力。
截止到目前,全县已探明温泉出露点共20处36个,总流量22311吨/天,为贵州省之最。
经科研机构检测,石阡温泉富含锶、锂、锌、氡、硒、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成分,符合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和《医疗矿泉水标准》。
各温泉群与县境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古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阡府文庙,全国最大的鸳鸯栖息地--石阡鸳鸯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楼上古寨,中国十大乡村旅游“飞燕奖”--尧上民族文化村,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佛顶山等景区景点星落棋布、相映成趣,处处彰显着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的独特魅力。
历史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全县辖18个乡镇87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
石阡的温泉文化,可上溯到三国时期,据清乾隆《石阡府志》载,蜀汉建兴三年,武侯诸葛亮南征牂牁,先锋抵石阡皆捷,于城南温泉之上建诸葛祠以祀。
唐朝致德二年,李白流放夜郎,当时夜郎县属夷州,在石阡温泉编草亭书匾额,清知府宋锡恩“志郡景”诗云:“温沼何年开古井,万古长庚一草亭。
”在乌江边写下“谪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诗,在夷州所属龙泉坪书“夜郎岩”,郡人于石阡温泉上建太白楼以祀。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之六 石阡府》山川篇载:“温泉在府南一里许,泉源涌沸,四时清暖。
”明万历丁酉《贵州通志·石阡府志》(现存日本)载“石阡八景”,“温泉浴日”为其中之一,大温泉,城南一里,坦仰方正如盘状,其水温热,居民就浴焉。
小温泉,与大温泉并,中有石门,环如太极之状,可通出入,而景象犹奇,流引府前,有灌溉之功,乃八景之一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石阡县围绕温泉品牌的包装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温泉群风景名胜区”、“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名城”。
石阡温泉群在数百年的温泉开发利用中形成了独特的“温泉文化”,素有“温泉之都“美誉。
1934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两次驻石阡,总指挥贺龙在石阡温泉洗浴时将棉衣送给贫苦百姓,传为佳话,石阡1000多热血男儿随红军北上抗日。
随红军长征的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回国后著有《神灵之手》一书,其中这样写道:“石阡是最令人神往的,因为那里有温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任贵州省省委书记期间曾到石阡温泉参观,2002年温家宝总理视察石阡在温泉签名留念。
建国以来,石阡温泉群又扩修多次,在原温泉北侧新修了国营温泉,附设旅馆、餐馆、茶楼、理发室和小卖部。
1993年完成石阡温泉重建一期工程。
2004年新建了温泉度假酒店和露天洗浴、游泳池。
2007年对城南温泉风景区重新作了规划(占地45公顷),其中城南吴家湾温泉开发新区、古温泉恢复扩建区分别列为《贵州省温泉度假产品开发专项规划》2008年和2010年开发项目。
资源 石阡温泉资源的独特优势在于:温泉群核心区布局在县城的全国只有石阡,全国已探明的温泉群核心区水资源量最大的是石阡,温泉群核心区资源已经达到详查程度的全国只有石阡,温泉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和医疗用水标准的只有石阡,同时获得“中国温泉之乡”和 “中国矿泉水之乡”荣誉称号的也只有石阡。
用前来石阡县考察的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的话说:石阡温泉是“全国独有,世界少有。
” 石阡温泉种类繁多,有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1606)年的城南温泉,有堪称一绝的凯峡河溶洞温泉,有原生态式利用的施场温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又增加了玉虹河、吴家湾等打井取水的温泉。
石阡温泉水温、水质特别好,其疗养、保健的作用,早为人所共知。
当地居民古往今来,无愆寒暑,不分日夜,枕石漱流,络绎不绝。
石阡人洗澡有自己的讲究,百十人同浸在一大池里,仰在水中,只露口鼻,任凭泉水浸泡;或头枕池沿,听江涛潺潺,心驰高山云外;或泡得全身通红,仰卧池沿长石,闭目养神。
石阡人爱温泉、洗温泉是世代延续下来的习俗。
洗罢温泉,可在温泉八景游览,或就座于茶楼,一边品茗,一边听那说书人评说古今;或漫步长廊,登临楼阁亭台,面对如逝江水、城廓远山,抚往追昔,阔展胸臆。
最好寻得长短佳句留与后人。
清代江宁布政使司、署理两江总督的石阡人成世王宣,在温泉长廊就有“浴罢凭栏立,临风意欲仙”的诗句。
石阡温泉与石阡四大旅游景区紧密联系,温泉大多在自然山水风景如画处。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县城汤山镇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有石阡温泉、吴家湾温泉、劝农亭温泉、溪沟温泉群、梁家嘴温泉、关鱼梁温泉群;以50里乌江山峡为中心的夜郎故地旅游景区有踩处温泉;以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有中坝河西温泉和木瓜溪温泉群;以全国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有回龙寺温泉;以凯峡河自然风景温泉旅游景区为中心有施家岩温泉、地下热河、长塘河温泉、施场温泉群和热河出露河段。
该县又是“中国苔茶之乡”,温泉与茶叶有着天然的联系,用温泉水泡石阡苔茶,其口感别具一格。
因而,石阡苔茶也在温泉水的滋润下,形成了独特的茶品质。
具有“滋味厚、香气足、耐冲泡、口感好”的特点,茶质符合欧盟标准。
“坪山翠芽”牌石阡苔茶获2009贵州十大名茶称号。
2009年8月,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上,该县选送的“石阡苔茶”勇夺金奖,荣膺世界茶叶界最高奖项。
如今,石阡苔茶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茶叶发展战略性品种。
石阡还有多彩的民俗文化,仡佬族敬雀节、木偶戏、傩堂戏、仡佬毛龙、茶灯、花灯、山歌等独具特色。
其中,仡佬毛龙、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仡佬族敬雀节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生态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被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还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
优势 该县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基础、办工业、兴产业、重民生”工作重点,通过吃透政策抓机遇、摸清县情创机遇、实施项目用机遇,围绕“出口通道高速化,县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达标化”的要求,致力于打破瓶颈,形成通道,大变区位,通过江口至石阡至瓮安及石阡至镇远至剑河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半小时到镇远,一百分钟到铜仁,一百五十分钟到贵阳”的目标,推动石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长期以来,该县以温泉为龙头发展旅游产业进程中,查清了资源家底,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009年2月,石阡被中国矿业联合会为“中国温泉之乡”, 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在西南地区仅有两个;10月,被命名为“中国矿泉水之乡”,自此,同时拥有这两块牌子的温泉资源区和开发区,在全国成为唯一。
同时,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规划中第一批启动的第一条——石阡经镇远至剑河高速公路在三年内建成,为石阡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打通快速通道;二块牌子的获得,为石阡注入了加快旅游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区位优势即将形成,石阡也必将迎来新的、更好的发展机遇。
2009年11月18日至20日,该县举办了“中国温泉之乡”——石阡首届温泉文化旅游节。
活动以“疗养圣地·魅力石阡”为品牌定位,以“精心、精细、精简、精彩”为活动原则,通过举办开幕式暨文艺演出、温泉产业发展论坛、生态茶产业发展论坛、资源推进和项目签约仪式、发展成果及资源展示、游园观光活动、旅游商品展销、茶艺表演等活动,以全面展示石阡地热资源之丰富、自然景色之优美、历史人文之灿烂。
进一步认识资源、宣传资源、开发资源,进一步塑造形象、展示形象、提升形象,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进一步思考发展、谋划发展、推动发展。
为了做大做优温泉开发这篇文章,该县还实施了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城南和城北两处温泉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清理修缮和城市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
前景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该县制定了“打基础、办工业、兴产业、重民生”工作思路,将温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阡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全力打响“中国温泉之乡”和“中国矿泉水之乡”。
为尽快让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该县响亮提出打造“中国温泉之乡”品牌,做大做强温泉产业。
并提出“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用3年时间抓好武陵山温泉城的规划、建设,实施温泉入户工程,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温泉旅游拳头产品;第二步,用3年时间走品牌经营之路,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形象;第三步,用3年时间挖掘温泉附加产品,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转变,全方位展示石阡温泉的独特魅力。
把石阡温泉打造成贵州品牌,全国名牌。
但是,全县目前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总量为每年94.33万立方米,而全县地热流体储存资源总量为每年791.5万立方米,利用率尚不足12%。
目前,投资1.5亿元的温泉大道、投资2500万元的海滨大道改造工程即将竣工。
投资1亿元改造的城南温泉,日接待能力由原来的1000人增加到了2000人。
前不久,杭州国泰实业集团和香港亿骏国际投资集团分别与该县签订协议和合同,将分别意向投资2亿元建设“城南武陵山温泉城”和年产20万吨的优质矿泉水生产线。
如今,石阡温泉群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除了传统的洗浴外,温泉还带动了旅游、矿泉水、宾馆、娱乐、种养业等发展,关联产业形成的年产值达3737万元,从业人员达3000人。
“石阡温泉温泉之乡”具体指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石阡县。
“此泉颇奇,冬浴之则身暖而寒退;夏浴之则体轻而凉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感冒者浴至汗出而霍然病去;饱食者浴后则腹胀立消……温泉于人之身体健康、裨益匪浅。
”这是古人对石阡温泉沐浴、疗养功效的记载。
如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石阡温泉的价值,专家又有了新的解读。
石阡先后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和 “中国矿泉水之乡”,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首个“中国苔茶之乡”。
随着这一系列品牌的取得,石阡“全力打响中国温泉之乡”的战略,也步入了“白热化”阶段。
中国温泉之乡——石阡,历史文化悠久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全县辖18个乡镇87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
石阡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6.8℃,无霜期长。
全县森林面积15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7.96%。
石阡,在数百年的温泉开发利用中形成了独特的“温泉文化”,素有“温泉之都”美誉。
石阡古时有“山国”之称,历史悠久,建制较早,公元前214年秦置夜郎县,汉名夜郎,隋名明阳,唐名夷州,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石阡府,民国13年改置石阡县。
留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古建筑群,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仡佬毛龙、木偶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楼上古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等。
石阡的温泉文化,最早可上溯到三国时期,据清乾隆《石阡府志》载,蜀汉建兴三年,武侯诸葛亮南征牂牁,先锋抵石阡皆捷,于城南温泉之上建诸葛祠以祀。
唐朝致德二年,李白流放夜郎,当时夜郎县属夷州,在石阡温泉编草亭书匾额,清知府宋锡恩“志郡景”诗云:“温沼何年开古井,万古长庚一草亭。
”在乌江边写下“ 谪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诗,在夷州所属龙泉坪书“夜郎岩”,郡人于石阡温泉上建太白楼以祀。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之六�石阡府》山川篇载:“温泉在府南一里许,泉源涌沸,四时清暖。
”明万历丁酉《贵州通志�石阡府志》(现存日本)载“石阡八景”,“温泉浴日”为其中之一,“大温泉,城南一里,坦仰方正如盘状,其水温热,居民就浴焉。
小温泉,与大温泉并,中有石门,环如太极之状,可通出入,而景象犹奇,流引府前,有灌溉之功,乃八景之一也。
”很早以前,人们以井为池,露天而浴,嬉濯于云蒸日照之中,固有“温泉浴日”之景。
清乾隆《石阡府志》载: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知府江大鲲始规模修建温泉,历经修葺增扩,日臻完备。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知府赵尔巽,修石槽引温泉水入街,暖流一泓,直通全街,每十户建一水池,供日用和消防,后郡人于启灵古桥西岸建“赵公亭”、于老街北端筑“思赵门”作纪念。
石阡温泉(又名城南温泉)历代列入“阡府八景”之一,改“温泉浴日”为“温泉漱玉”。
石阡温泉大门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坐东朝西,由大门而进,建有长廊、民塘、官塘、女塘、聚景亭、武候祠、太白楼、斗姆阁、茶楼、石塔、碑群等。
聚景亭位于官塘北,官塘门口有山洞幽然,拾级而上,可达聚景亭。
聚景亭旁有碑群错落,由亭南行十余步,有太白楼临江矗立,斗姆阁、武侯祠于其后,共一围墙,自成院落,体势得宜。
民国时期,阡城“商洛诗社”以温泉为聚会地,将温泉风景概括为“温泉八景”,即:“古树连荫”、“小洞通幽”、“小山耸翠”、“杰阁桂月”、“武侯故址”、“太白高楼”、“钓台逸兴”、“古渡横舟”。
温泉建筑依山而建,随山造型,浑然一体,既有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雄伟,又有江南园林的秀丽,园内一步一景,一步一天地。
温泉主体建筑是一幢三层楼的古代建筑,转角飞檐,雕梁画栋,红墙绿瓦,气派非凡。
建国以来,石阡温泉又扩修多次,在原温泉北侧新修了国营温泉,附设旅馆、餐馆、茶楼、理发室和小卖部。
1993年完成石阡温泉重建一期工程。
2004年新建了温泉度假酒店和露天洗浴、游泳池。
2007年对城南温泉风景区重新作了规划(占地45公顷),其中城南吴家湾温泉开发新区、古温泉恢复扩建区分别列为《贵州省温泉度假产品开发专项规划》2008年和2010年开发项目。
城南古温泉恢复扩建工程已开始实施,其中斗姆阁恢复后将辟为温泉文化博物馆。
我县文化部门正将石阡温泉申报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神奇而令人陶醉的城南温泉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赋诗题词,多见于温泉门口的摩崖碑刻和聚景亭旁的碑群。
有清康熙年间郡守黄良左的“温泉漱玉”,嘉庆丁丑年知府王蕴葵的“洗心”、“汤盘”,民国政府县长刘剑魂的“夷州有泉韵琅琅”,当地名人贤士李实甫的“沂水春风”,廖河恩的“涤虑”、“乾坤一钓”,刘伯龙的“南天温泉”,徐实甫的“地近谪仙楼,钟灵暖放流,万人齐涤虑,不致感生浮”,“洗身涤心,日新又新”,“曲径通幽”,“温泉可濯,水清可鉴,男女有别,德不逾闲”等题刻。
清郡守崔诗《咏温泉》曰:“斯泉灵幻极,地喷水如汤,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
人心能去垢,炎世就生凉。
独有探奇客,临流歌未央。
”清郡守黄良佐《温泉漱玉》曰:“石罅灵源远,温泉濯四时。
烟飞倾玉液,潮涌沸珠池。
古洞穿山麓,孤亭傍水湄。
坐消尘垢尽,枕漱最相宜。
”清代大学者、著名诗人洪亮吉任贵州学政间,曾于1793年出巡岁试石阡府,常浴温泉,触景感怀诗作有:《石阡城南温泉》、《重浴石阡温泉》、《雨夜至石阡温泉浴》多篇,其中《石阡城南温泉》诗曰:“石罅空蒙逗烛光,访泉亭上拂衣忙,半生莫讶尘劳甚,已试人间第七汤。
” 情景交融,以物寄情,溢于字里行间。
1934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两次驻石阡,贺龙总指挥在石阡温泉洗浴时将棉衣送给贫苦百姓,传为佳话,石阡1000多热血男儿随红军北上抗日。
2006年为纪念长征70周年,在石阡拍摄了红色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
随红军长征的英国传教士�勃沙特(瑞士人),常在石阡温泉洗浴。
回国后著有《神灵之手》一书,其中这样写道:“……(红军)战士们听我介绍后非常高兴。
……温泉使那些洗澡的红军官兵很惬意,看上去精神饱满,脸色红润。
”该书曾多次出版,把石阡温泉之名传播到西方国家。
老将军肖克、李真、王恩茂等都重回石阡洗浴温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任贵州省省委书记期间曾到石阡温泉参观,2002年温家宝总理视察石阡在温泉签名留念。
中国温泉之乡�石阡,资源优势独特石阡温泉资源的独特优势在于:温泉群核心区布局在县城的全国只有石阡,全国已探明的温泉群核心区水资源量最大的是石阡,温泉群核心区资源已经达到详查程度的全国只有石阡,温泉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和医疗用水标准的只有石阡,同时获得“中国温泉之乡”和 “中国矿泉水之乡”荣誉称号的也只有石阡。
用前来我县考察的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的话说:石阡温泉是“全国独有,世界少有。
”石阡温泉已知的出露点有20处36个,日流量达2.2万吨以上,水恒温45℃,水中普遍含有锌、硒、氡、硅酸、锶、锂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既符合医疗矿泉水标准,又符合饮用矿泉水标准,可直接沐浴、饮用。
石阡温泉种类繁多,有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1606)年的城南温泉,有堪称一绝的凯峡河溶洞温泉,有原生态式利用的施场温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又增加了玉虹河、吴家湾等打井取水的温泉。
石阡温泉水温、水质特别好,其疗养、保健的作用,早为人所共知。
当地居民古往今来,无愆寒暑,不分日夜,枕石漱流,络绎不绝。
石阡人洗澡有自己的讲究,百十人同浸在一大池里,仰在水中,只露口鼻,任凭泉水浸泡;或头枕池沿,听江涛潺潺,心驰高山云外;或泡得全身通红,仰卧池沿长石,闭目养神。
有诗曰:“来把苍浪歌一曲,大家都是葛天民。
”(葛者仡也,古代石阡是仡佬族人聚居地。
)清晨四、五点钟,只有去温泉的路是最热闹的,石阡的中老年人都有早晨泡温泉的习惯,早晨泡泡温泉,然后来一碗“石阡绿豆粉”,品一杯“石阡贡茶”,人整天都是精神爽朗的。
石阡人爱温泉、洗温泉是世代延续下来的习俗。
洗罢温泉,可在温泉八景游览,或就座于茶楼,一边品茗,一边听那说书人评说古今;或漫步长廊,登临楼阁亭台,面对如逝江水、城廓远山,抚往追昔,阔展胸臆。
最好寻得长短佳句留与后人。
清代江宁布政使司、署理两江总督的石阡人成世王宣,在温泉长廊就有“浴罢凭栏立,临风意欲仙”的诗句。
石阡温泉与石阡四大旅游景区紧密联系,温泉大多在自然山水风景如画处。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县城汤山镇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有石阡温泉、吴家湾温泉、劝农亭温泉、溪沟温泉群、梁家嘴温泉、关鱼梁温泉群;以50里乌江山峡为中心的夜郎故地旅游景区有踩处温泉;以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有中坝河西温泉和木瓜溪温泉群;以全国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有回龙寺温泉;以凯峡河自然风景温泉旅游景区为中心有施家岩温泉、地下热河、长塘河温泉、施场温泉群和热河出露河段。
《贵州省温泉度假产品开发专项规划》把石阡定为贵州省生态温泉度假产品重点开发区。
用温泉水泡石阡苔茶,其口感别具一格。
因而,石阡苔茶也在温泉水的滋润下,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石阡苔茶品质优良,茶历史悠久,《贵州通志》、《茶经》均有记载。
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曾是朝廷贡品。
石阡苔茶具有“滋味厚、香气足、耐冲泡、口感好”的特点,茶质符合欧盟标准。
“坪山翠芽”牌石阡苔茶获2009贵州十大名茶称号。
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上,我县选送的“石阡苔茶”勇夺金奖,荣膺世界茶叶界最高奖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用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方式建设生态”的发展思路,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坚定不移地抓茶叶产业。
目前,全县茶叶面积已达15.8万亩,位居铜仁地区第一。
如今,石阡苔茶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茶叶发展战略性品种。
石阡还有多彩的民俗文化,仡佬族敬雀节、木偶戏、傩堂戏、仡佬毛龙、茶灯、花灯、山歌等独具特色。
其中,仡佬毛龙、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仡佬族敬雀节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生态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被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还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
中国温泉之乡�石阡,开发优势初现近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姿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斗志,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基础、办工业、兴产业、重民生”工作重点,通过吃透政策抓机遇、摸清县情创机遇、实施项目用机遇,围绕“出口通道高速化,县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达标化”的要求,致力于打破瓶颈,形成通道,大变区位,通过江口至石阡至瓮安及石阡至镇远至剑河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半小时到镇远,一百分钟到铜仁,一百五十分钟到贵阳”的目标。
努力推动石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长期以来,石阡在推进公园县、疗养县、旅游县的“三县”建设进程中,以发展温泉旅游为龙头,查清了资源家底,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石阡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 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在西南地区仅有两个;10月,“中国矿泉水之乡”正式通过专家评审, 并拟定于11月18日到我县授牌。
届时,同时拥有这两块牌子的温泉资源区和开发区,我县将在全国成为唯一。
同时,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规划中第一批启动的第一条——石阡经镇远至剑河高速公路将在三年内建成,将为石阡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打通快速通道;二块牌子的获得,为石阡注入了加快旅游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区位优势即将形成,石阡也必将迎来新的、更好的发展机遇。
鉴于此,根据省委、省政府和铜仁地委、行署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了努力扩大“中国温泉之乡”这一优势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认识资源、宣传资源、开发资源,进一步塑造形象、展示形象、提升形象,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进一步思考发展、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石阡县决定于2009年11月18日至20日举办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中国温泉之乡�石阡首届温泉文化旅游节。
本届温泉文化节由贵州省旅游局、铜仁地区行署主办,贵州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铜仁地区旅游局、铜仁地区文化局、铜仁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和石阡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
活动以“疗养圣地�魅力石阡”为品牌定位,以“精心、精细、精简、精彩”为活动原则,举办开幕式暨文艺演出、温泉产业发展论坛、生态茶产业发展论坛、资源推进和项目签约仪式、发展成果及资源展示、游园观光活动、旅游商品展销、茶艺表演等活动,以全面展示石阡地热资源之丰富、自然景色之优美、历史人文之灿烂。
为营造欢乐、祥和、热烈的节庆氛围,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艺苑风景线”应邀前来助阵演出,开幕式暨文艺演出侧重于文化和旅游推介的结合,给前来参加活动的各级领导和嘉宾、在外工作的石阡籍各界人士,曾在石阡工作过的各界人士、广大干部群众奉献一场旅游与文化交融辉映的盛宴。
同时,中国矿业联合会还将在开幕式上现场授予石阡“中国矿泉水之乡”和“中国矿泉水之乡”牌匾。
为了办好这次温泉文化旅游充分展示古城独特的历史风貌,体现古城风味与现代气息的完美结合,做大做优温泉开发这篇文章,我县把满足办节功能需要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结合起来,实施了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城南和城北两处温泉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清理修缮和城市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为来阡佳宾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
同时,为充分展示我县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来阡宾朋亲身体验文化之旅、生态之旅,我们对极具民族风情、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了重点打造,完善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以满足来宾吃、往、行、娱、乐、购等多方面的需要。
另外,温泉产业发展、茶产业发展两大论坛分别由中国矿业联合会、省茶叶协会主持,将邀请国内专家学者研讨交流,编写了茶产业发展文论集,制作了温泉文化专集。
资源推介组已联系并邀请了国内温泉、茶叶领域的专家和10余个省(市)的35家客商参加,重点推介特色资源和矿产资源;旅游商品展吸纳了县内及毗邻县(市)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参展,广泛推介地方特色产品,给来客提供多种类、多形式的购物选择;将邀请旅行社、新闻媒体、商务社团参加游园观光活动,向世人展示温泉之乡的民俗风情和迷人风貌,把中国温泉之乡——石阡的特色全面呈现给八方来客,为大家提供旅游、休闲、观光大餐。
中国温泉之乡�石阡,发展前景广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石阡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打基础、办工业、兴产业、重民生”工作思路,并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石阡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一致通过了《中共石阡县委、石阡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县重点产业发展的决定》,将温泉和茶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阡大力发展的两大产业,全力打响“中国温泉之乡”和“中国矿泉水之乡”,打造“中国苔茶之乡”。
在打响“中国温泉之乡”的进程中,我们将依托温泉资源优势,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温泉配套设施建设、突出温泉品牌特色、延长温泉产业链条,用三个三年分步实施:第一个三年主要抓好武陵山温泉城的规划、建设,实施温泉入户工程,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温泉旅游拳头产品;第二个三年主要走品牌经营之路,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形象;第三个三年主要挖掘温泉附加产品,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转变,全方位展示石阡温泉的独特魅力。
通过十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城南古温泉的改扩建,实施温泉入户工程,把吴家湾温泉建成集休闲、疗养、训练为一体的武陵山温泉城,大力推进矿泉水产品开发和特种养殖及特色栽培,把石阡温泉做成贵州的品牌,全国的亮点。
在打造“中国苔茶之乡”方面,我们力争2011年茶园规模达到30万亩以上。
同时,大力实施以打造茶业品牌为核心、建立营销渠道为引导、构建企业集团为支撑的“三大战略”,用三个五年分步实施:第一个五年主要通过科学布局、形象塑造、品牌推广,使石阡茶叶品牌进入全国前列,同时建设占地1000亩、可容纳500家茶商入住经营的中国西部大茶都;第二个五年主要通过茶产品开发和茶品种培育及茶文化的挖掘,打造石阡独特的茶产品,走出贵州、走向全国,同时稳定和完善产品的质量标准;第三个五年主要打造出茶业的核心企业集团,并培育一批上市公司,以解决相关产业发展所需的融资渠道问题,建成1000个以上茶业企业,其中加工能力达5000吨以上的企业1家,1000吨的企业5家,500吨的企业20家,100吨的企业500家,全面提升石阡茶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此,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石阡疗养、休闲,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石阡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