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南平光泽酒店家具

酒店资讯 159

南平光泽县

第二产业:光泽县造纸始于唐末,北乡(今司前、寨里二乡)的连史纸及草纸在省外久负盛名。
宋代陶瓷曾远销苏门答腊,竹制品中的斗笠、花提篮、竹船篷、竹床、竹席、竹椅等手工精巧、美观适用,历代畅销。
民国中期,民间传统的手工行业,主要门类有造纸、陶瓷、酿酒、纺织、铁器、木器、竹器、小五金、砖瓦、建筑、缝纫、金银手饰加工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该侵略军南侵,民国28年(1939)南昌、福州等城市的商贾、官僚等纷纷避居山区光泽,巨商富贾并携带资金开办工厂。
从此光泽开始出现机器生产的工业。
当时,光泽归江西省管辖,县内属江西省建设厅主管的大工厂有6家:民生面粉厂、利群碾米公司、民生火柴厂、民生染料厂、民生农村工业社(综合工厂,有五金、纺织、纺纱、草织4个车间)、山头关民生造纸厂。
此外,还有金属制品厂11家、林产制品厂8家、纺织品厂14家、印刷厂2家、锯板厂1家、火力发电厂1家,共有工人3000多人,县城颇为繁荣。
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地内迁企业又纷纷迁回,仅在光泽留下一座16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民国36年倒闭)。
1949年,全县仅有手工业总产值11.3万元。

光辉家具

2010年5月1日江西南昌店开业,光辉家具集团正式向省外市场进军,省外店开业后开创了光辉集团的网络宣传新方式:开启虚拟展厅形象网站。
启用新浪官方博客及微博。
2010年7月大岭山光辉工业园成立,为光辉集团制造行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7月同期沃得盛实业有限公司开业。
2012年3月 “光辉家具”升级为“光辉家居”。
2012年8月韶关翁源店隆重开业。
2012年11月8日,惠州光辉家居CBD开业,光辉家具集团正式从单一的家具商场、建材市场,向集家具、装饰材料、建筑材料、家装等品类齐全的项目进军。
2013年3月百宁床垫有限公司旗下“百宁·济州印象”韩式田园软床寝具系列品牌参展第29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引起轰动,开创未来软体寝具设计、工艺之先河。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为中国福建省南平市境内的地方高速公路线路,是福建省级高速公路宁德—光泽高速公路的南平段,又称为“闽赣通道”。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于2012年6月15日开工(不计利用既有路段) ,于2019年1月18日全段通车。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全线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东起南平市延平区洋后镇中洋枢纽,西至南平市光泽县古城镇花山界隧道(闽赣界),全长231千米,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建设历程 规划沿革 2008年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定《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修编)》(2008-2020年),布局为“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
其中“三十三联”包括海西网两条区域联络线(浦城至建宁联络线、邵武至光泽联络线)和两条县市联络线(南平联络线、顺昌联络线)。
2009年5月,福建省再次修编《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详细规定了命名、编号规则。
上述两条区域联络线分别命名为浦城—建宁高速公路(简称“浦建高速公路”,编号“闽高速 S0311)、邵武—光泽高速公路(简称“邵光高速公路”,编号“闽高速 S0312),均作为北京—台北高速公路的区域联络线;两条市县联络线(城市连接线)分别命名为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南平连接线(简称“南平连接线”,编号S0323)、长春—深圳高速公路顺昌连接线(简称“顺昌连接线”,编号S2524)。
2010年,福建省、南平市交通运输部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修编)》(2008-2020年)增补规划“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该规划线路包含南平联络线(即南平连接线,实践中使用“南平联络线”名称)、延平—顺昌高速公路(即顺昌连接线,实践中使用“延顺高速公路”名称)、邵武—光泽高速公路。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利用了浦建高速公路的组成段武夷山—邵武高速公路(简称“武邵高速公路”)张家际枢纽—下王塘枢纽既有路段,并增补顺昌—邵武高速公路规划,五个组成段连接成为一条长线。
2017年2月2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布局为“六纵十横”,其中新增规划宁德—光泽高速公路,为“十横”中的第2横,起点为宁德市蕉城区,终点为南平市光泽县;宁光高速公路的宁德段为新增线路宁德—古田高速公路(简称“宁古高速公路”),南平段即为“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并利用部分其他线路路段。
2019年4月底,福建省全面执行《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邵光高速公路、延顺高速公路的高速路牌更换为“S10 宁光高速”路牌。
建设年表 2010年7月25日,浦建高速公路组成段武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7年开工),其中包括“南平—光泽高速公路”所利用的张家际—下王塘段。
2012年6月25日,南平—光泽高速公路组成段邵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邵光高速公路南起邵武市的下王塘枢纽,途经经邵武市、光泽县,北止于光泽县花山界隧道(闽赣界),与江西省高速公路抚州—吉安高速公路(简称“抚吉高速公路”,编号“赣高速 S46”)衔接。
2013年8月14日,南平—光泽高速公路组成段延顺高速公路、南平联络线同时开工建设。
南平联络线东起南平市延平区洋后镇,从京台高速公路中洋枢纽,西至延平区西芹镇(最初规划为止于高桐铺 ),于下马石枢纽(后更名为西芹枢纽)交汇长深高速公路,并顺接延顺高速公路,全段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境内;延顺高速公路东南起于南平市延平区西芹枢纽,经延平、顺昌,西北至顺昌县顺昌互通;途经延平区、顺昌县 。
2015年6月30日,南平—光泽高速公路组成段顺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该线路南起顺昌县顺昌互通,北至邵武市张家际枢纽,拟将南平联络线、延顺高速公路、邵光高速公路衔接(利用武邵高速公路张家际枢纽—下王塘枢纽既有路段),连成一体,形成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成为福建连接内陆省份的快速通道 。
同年12月26日,邵光高速公路、延顺高速公路同时建成通车。
2016年9月,南平联络线拟设赤门互通(位于延平区赤门乡)配套高速公路连接线(X802)开工建设。
2017年9月7日,南平—光泽高速公路组成段南平联络线建成通车,但赤门互通暂未开通。
[按照年初已颁布的《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南平联络线使用“S10 宁光高速”路牌。
] 2018年2月18日,南平联络线赤门互通及高速公路连接线开通。
2019年1月18日,南平—光泽高速公路组成段顺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该线使用“S10 宁光高速”路牌)。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途经区域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位于福建省北部,连接南平市延平区和南平市光泽县,可分为南平联络线、延顺高速公路、顺邵高速公路、浦武高速公路共线段(邵武市张家际—下王塘)、邵光高速公路,全线东起南平市延平区洋后镇中洋枢纽,西至光泽县古城镇铁关村花山界隧道(闽赣界)。
途经场所 截至2021年4月,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途经的主要场所为: 线路互通:截至2021年4月,南平—光泽高速公路的沿线互通为: 线路参数:配套设施 服务设施:截至2021年4月,南平—光泽高速公路主要设有的服务设施情况如下: 辅助设施:监控测速 截至2021年4月,南平高速交警支队对南平市所有高速公路全覆盖投放移动测速等监控设施,对违章违法的行驶车辆进行抓拍记录,其中包括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
LED提示屏 截至2021年4月,南平高速交警支队对南平市所有高速公路全覆盖设置有LED引导提示屏,引导过往行驶车辆注意安全及通报相关路况等,其中包括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
ETC收费系统 2019年12月,福建省已实现ETC全覆盖;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所有收费站均已配套有ETC收费系统。
养护基地 截至2021年4月,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延顺段设有1处养护基地(来舟养护基地)。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收费标准 截至2021年4月,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路的收费标准为: ETC收费模式 2011年7月1日起,福建省ETC的用户通行高速公路时可减5%高速通行费,其中包括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
特色服务:手机支付 2019年1月15日,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行费扫码支付功能实现所有人工车道全覆盖,其中包括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
交通流量:2018年12月,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邵光段车流量为2328~3986标准小客车/日。
建设成果 技术难点: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地处福建北部山区。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该省面积的90%以上,其中西北部地形较东南部高。
闽北地区地形山岭耸峙,低丘起伏,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山丘地貌特征,境内有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受其地理条件限制,地形、地质十分复杂,地面高差大、地形变化频繁、横陡坡、岩溶、滑坡、不稳定性斜坡、连续性陡坡、陡崖、S型连续下坡等不良地质地形现象普遍存在。
尤其是顺昌县段,所经地区均为山区,地势复杂,沿线地形起伏变化大,有些区域甚至是山岭重丘区。
南平联络线段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南平联络线段为闽北地区典型的山区重丘型高速公路,全线设隧道6座,其中特长隧道3座,累计单洞长度达到32.4千米,占项目全线长度35%。
该段的施工还涉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重要课题,为减少对沿线绿化环境的破坏,施工方组织施工时,除对开挖的边坡及时按设计防护要求进行施工外,还采用了“喷混植生法”对石质边坡进行绿化,即采用先挂一层椰网再挂一层镀锌网,两层网用钢筋打入岩石作为固定网的铆钉,然后在两层网之间铺设稻草等材料,形成植物生长的基础,再喷射与草种混合的营养土。
这样既保证了草木生长,又确保不被大雨冲垮。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每开挖一节,即做好一节的环卫工作,边建设边绿化,基本上消除了施工痕迹,临时用地的土地亦得到复垦和绿化。
延平—顺昌段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延顺段主线总长仅47.36米,但多处跨越河流和铁路,桥梁即多达23座,总长5704.9米;隧道共有12座,总长14385米,桥隧比高达42.42%。
延顺高速公路无特大桥梁,但包含跨越铁路的桥梁5座,其中4座为控制性工程,该4座控制性桥梁工程又以白沙1号大桥工作最为艰巨。
顺昌—邵武段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顺邵段穿越8个乡镇,全长66.5千米。
该段全线有7座隧道、41座桥梁、5处落地互通、1处枢纽互通和1对服务区,主线桥隧比为27.6%,先后4次跨越富屯溪,5次跨越鹰厦铁路。
建设工期短,又遭遇连续降雨,由于跨铁大桥架梁缓慢,存梁及运梁通道占用路基达14千米,造成全线路面5处不通、6个断面的施工难题。
部分隧道工程(如北门隧道)还面临围岩太差,雨季中出现了洞顶开裂、边坡滑坡、洞内流泥等多次险情。
施工方在建造过程中因地制宜,引入了钢筋笼滚焊机、“三背”回填液压夯、隧道初支湿喷机械手等先进设备,钢波纹管涵洞、布墩岩沥青等新材料,水中桩基双护筒法、隧道超长管棚加固围岩、改进钻爆参数开挖隧道软弱围岩、桥面铺装标高带作业、绿化CS挂网喷播等新技术。
邵武—光泽段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闽赣通道)邵光段经过光泽县,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7%,竹林面积31.8万亩,是南方重点林区,沿线环保要求高。
对施工方规范绿化管理工作、料场和碴场优化选址及防护方案设计,对弃土场的防护和植被回复、对施工损毁的路系、水系的修复等涉及水保、环保的工作都有更严格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施工方还在线路边坡建造中引进了客土喷播、土工格室、植生袋法等新工艺。
重点工程: 价值意义 南平—光泽高速公路的组成段延平—顺昌高速公路和邵武—光泽高速公路的通车,标志着福建省完成“县县通高速”。
(南平市人民政府 评)

南平地区行政公署

南平地区行政公署是指福建省第二专员公署 管辖区域 南平地区 主要职责 1949年8月,成立福建省第二专员公署,驻南平县,下辖南平、顺昌、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古田、屏南等9个县。
9月,称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4月,改称南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改称南平区专员公署。
1955年3月,改称南平专员公署。
1956年6月,撤销建阳专署,其所属建阳等9个县并入南平专署管辖;撤销永安专署,其所属三元、明溪县划归南平专署;撤销闽侯专署,其所属闽清县划归南平专署。
此时,南平专署共辖21个县。
1956年11月,设立南平市(县级市),以南平县的城区和城郊5个乡为南平市行政区域。
此后,所辖县、区几经调整、增减,至1967年4月,南平专署下辖南平市和顺昌、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建阳、建瓯、浦城、邵武、崇安、光泽、建西等13个县。
1967年3月,成立南平地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5月,改称南平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7月(国务院2月批准),南平专区机关迁驻建阳县。
1971年6月,南平专区革委会改称建阳地区革委会。
1978年3月,撤销建阳地区革委会,改设建阳地区行政公署。
辖区几经调整,为南平市和建阳、建瓯、浦城、邵武、崇安、顺昌、光泽、松溪、政和等9个县。
1983年9月,撤销邵武县建制,设立邵武市(县级市)。
1988年10月,建阳地区行政公署从建阳迁至南平,复更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
1989年8月,崇安县改设武夷山市(县级市)。
至1990年12月底,南平地区行政公署下辖南平、邵武、武夷山3市和建阳、建瓯、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等7个县。

南平石

单斜晶系。
呈片状、鳞片状集合体。
白色、无色。
玻璃光泽。
解理面上具珍珠光泽,硬度2~3。
密度3.11克/厘米^3。
释文:成分CsAl2[(Si,Al)4O10](OH,F)。
是中国学者1988年在福建南平勘探钽铌矿时在伟晶岩中发现的新矿物。
经国际新矿物委员会批准后,这种新矿物被命名为“南平石”。
“南平石”是福建省第一次被发现的新矿物。
南平石”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仅在福建省南平市发现的新矿物; 发现一种新矿物,其在地质科学意义上,相当于人类在宇宙中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它标志着中国地质矿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南平矿区位于——溪源庵风景区后

有线电报

美国人莫尔斯(S.F.B.Morse)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1835年获得了在实验室内架设有线电报机的成功。
18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
1844年3月24日举行了启用仪式,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1858年,横跨大西洋联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1866年第二条海底电缆铺成,从此海缆成为通信上的一种正规的通信工具。
1875年,法国的巴特发明了多路电报,它能以一条导线传送8路电报。
1915年美国的甘培尔和德国的瓦格纳发明了滤波器,从而可以能用一条导线传送几十路电报,并由此产生出能够同时发报的载波电报的设想。
历史发展 清光绪九年(1883年),沪、浙、闽、粤电报干线建成后,浦城、建宁府、延平府电报局先后开办有线电报业务,是闽北地区最早设置的电报服务点。
民国7年(1918年),建成建阳—建宁府单铁线电报线路,设立建阳电报局。
民国19年,架设邵武—福州、邵武—光泽实线电报线路各1条,开通邵武至建阳莫尔斯人工电路。
民国23年,建成南平—洋口—顺昌—将乐、建瓯—崇安、建瓯—松溪—庆元(浙江)、光泽—资溪(江西)电报网路,分别设立顺昌、洋口、松溪、崇安、光泽电报局等服务网点。
民国27年,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向内地,转报中心亦从福州移设南平,先后开放南平至福州、永安、建阳、衡阳、铅山、龙泉、云和、上饶、赣县、兴宁和建阳至赣县、衡阳直达韦斯登机电路。
民国30年,架设建成建阳—水吉—政和—福安线路,水吉、政和设立电报局。
同年,日军侵入浙江、江西等地,浦城电报局撤入七里头村,浦城局一时成为抗战临时转报中心,人员多达300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外省电报局人员陆续撤离。
民国31年,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从上饶迁到建阳,建阳遂成为转报中心,时建阳有韦斯登单机通衡阳、赣县、长沙、兰溪、南平;莫尔斯人工机通上饶、崇安、浦城、建瓯;话传通水吉、邵武、光泽、松溪、政和。
同年南平到古田谷口开直达电报电路。
民国35年,南平成为电信指挥局,闽北的转报中心,电报电路有韦机直达电路至广州、上海、韶关、南京、江西省的吉安、宁都和福州、永安、建阳9路;莫机直达电路有建瓯、福安、沙县3路;话传电报电路有洋口、将乐2路。
同年,建阳是转报辅助中心,电报电路有建阳至福州、南平韦机双工电路;建阳至水吉、崇安、邵武、光泽、福安、浦城、建瓯、上饶等地莫机电路;到松溪、政和话传电路。
民国36年,电报网路进行调整,先后停闭南平至衡阳、铅山、赣县、龙泉、韶关、宁都、屯溪韦机电路,将原南平通吉安、永嘉、建阳等韦机电路展通至福州。
同年闽北地区有线电报电路共有22路,其中省际6路、省内16路。
民国37年,因莫机纸条供应困难,将南平至永安、沙县、建瓯,建阳至浦城、上饶、邵武、光泽、水吉、崇安、建瓯,福州至水口,建瓯至福安,浦城至水吉,邵武至光泽莫机电路改装为音响电路。
民国38年5月闽北大部分县解放后,为适应军事需要,建阳专署机关址设建瓯,原建阳转报中心随之调整到建瓯。
同年11月,建阳专署机关从建瓯迁建阳,至年底闽北地区电报电路共有23路。
电报服务点有南平、建瓯、建阳、崇安、邵武、光泽、松溪、政和、顺昌、浦城、洋口、水吉、麻沙镇、峡阳、赤石共15处1952年,建阳直达电报电路有建阳至福州、上饶2条韦机电路,建阳至建瓯、南平、浦城、邵武4条音响机电路,建阳至崇安、水吉、政和、将口、麻沙、徐市6条话传电路。
1955年,先后开通南平至沙县、顺昌、鹰潭、将乐人工机电路;南平至水口、屏南话传电路,建阳至上饶韦机电路改为音响电路。
同年5月25日又改为上饶至建阳至南平同线韦机电路。
9月15日,建阳至福州韦机单工电路改为韦机双工电路。
1956年,电报通信网络组织形式改为四级汇接辐射制,县邮电局负责接转所辖县的支局、所电报,县内相邻的区乡支局、所与邻县的县中心局之间不建立直达电报电路,因此水口至南平樟湖,浦城至水吉有线电报电路停闭,业务归所辖县转。
同年6月建阳专署并入南平专署,但全区电报电路尚未调整好,建阳仍是转报中心。
1958年电报资费调低,使用电报的用户增多,电报业务量大幅度上升,报话双用的话传电路拥挤,各局都在线路上加装幻线,用音响机通报,实行报话分路。
南平、建瓯各装设有10门电报交换机一部。
南平开通至福州第一条电传机电路。
建阳局的电报电路有:建阳至福州韦机双工电路,建阳至南平韦机单工电路,建阳至邵武、光泽、浦城、政和、松溪、建瓯音响机电路,建阳至崇安韦机单工电路,增开崇安至上饶音响机电路,南平至建瓯、泰宁、顺昌、沙县、尤溪音响机电路,南平至洋口、青州话传电路。
“大跃进”期间,各县(市)普遍增架县至公社、公社至生产大队电话线,电报服务点随之增多。
1959年7月1日,松溪、政和划归福安专区管辖,原由建阳转接的松溪、政和电报改由福安接转。
1960年,对电报业务量较大的支局所南平大洲、建西(今属顺昌)、西芹邮电支局改为利用幻线,开设人工机电路通报。
至年底,全区电报服务点共有131处。
1961年,原建阳转报中心电路已大部分转移至南平,12月1日开放南平至上海直达双工电传电路,全区各县(市)发往上海的电报由南平转。
南平至建阳、建瓯、沙县、尤溪、顺昌、将乐、泰宁、建宁、屏南、浦城、崇安、建西均为实线人工电路。
1963年,调整载波电报网路,开通南平至永安、泉州电报电路,顺昌、建阳、建瓯、浦城、崇安、光泽、建西、青州发往永安的电报由南平至永安电路转,发往永春、德化、惠安、安溪、石狮、晋江、仙游、南安等地电报由南平至泉州报路转。
1970年10月1日,地区驻地由南平迁往建阳,建阳至南平安装四路载报机一套,开通建阳至福州、南平电传电路各1条。
原划归福安专区的松溪、政和重新划回建阳地区,开通建阳至松政电报电路。
南平到福州、将乐、邵武、建阳各1条电传电路,南平到建瓯、光泽、顺昌、松政各1条人工电路。
1974年,南平地区邮电局迁到建阳,建阳局又成为闽北的转报中心,电报电路有建阳至福州、南平、崇安各1条电传电路,建阳至邵武、建瓯、上饶、政和、松溪、水吉音响机电路。
原南平转报中心改称辅助转报中心,电路有所调整,停开南平至将乐电传电路,仍保留南平至福州、三明、邵武、顺昌各1条电传电路,南平至建瓯、光泽、沙县、松溪、建阳各1条人工电路,崇安至上饶电传电路,邵武至福州电传电路,邵武至光泽、顺昌、泰宁各1条人工电路,松溪至政和、浦城、庆元各1条人工电路。
1976年10月,建阳至光泽电传电路开通后,各县(市)都开通电传电路,人工音响机收发电报被电传机所代替。
1978年底,全区电报电路有建阳至福州、南平、建瓯、邵武、浦城、政和、光泽、崇安、松溪、顺昌各1条电传电路,南平至福州、三明、邵武、顺昌各1条电传电路,南平至建瓯人工电路,邵武至光泽、顺昌、泰宁各1条人工电路,松溪至政和、浦城、庆元各1条人工电路,政和至建瓯,周宁各1条人工电路,光泽至黎川、资溪各1条人工电路,浦城至江山、龙泉、广丰各1条人工电路,崇安至上饶电传电路。
全区办理电报业务的局所共有138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改革开放方针,国家给邮电通信以优先发展的政策,电报通信迅速发展。
更新设备,发展网路,使用全电子电传机、五单位单机头自动发报机、双机头自动发报机和译码机、传真机等先进设备。
1984年,福州—建阳电报电路上首先装用TX—20型电子电传机。
1986年,南平、邵武、顺昌电路上也装用TX—20型全电子电传机。
1987年,福州电信局微机转报系统工程投产,闽北电报分3批进入福州自动转报网。
首批南平、建阳、邵武3个局在同年1月14日进网;第二批崇安、光泽在7月进网;第三批松溪、政和、建瓯、浦城、顺昌5个局在12月15日进网。
至此,实现全区来去报由福州转报系统自动转报,建阳县邮电局不再担负区内转报任务,消除中间环节,既节省人力,又提高电报时效。
同年,建阳地区电报电路计有建阳至福州、南平、建瓯、松溪、顺昌各1条电传电路,建阳至光泽、政和、浦城、崇安各2条电传电路,南平至福州、三明、建瓯、邵武各1条电传电路,福州至邵武、顺昌、建瓯、浦城、崇安、光泽各1条电传电路,崇安至上饶电传电路。
1989年1月1日,建阳地区改称南平地区,地区邮电局于1990年10月迁回南平。
由于各县(市)都装有多路载报机,电报电路均直接进入福州电信局自动转报网。
至1994年,全区电报电路有:南平至福州、三明、建阳各1条电传电路,福州至邵武、顺昌、建阳、建瓯、浦城、武夷山、光泽、松溪、政和各1条电传电路,县(市)内电报电路31条,用户电报电路19条,办理电报业务的局所148处。
有线电报 - 设备 清光绪九年(1883年),浦城、建宁府、延平府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用莫尔斯人工收发报机。
民国27年,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从上饶内迁到建阳。
南平、建阳成为电报转报中心,电报终端设备有所加强,南平新装韦斯登双工机与福州、衡阳、上饶、赣县等地通报,建阳、建瓯、浦城等安装韦斯登单工机与赣县、衡阳、长沙、上饶、龙泉等地通报,邵武、光泽、松溪等地均为报话双用电路,电报用电话传达。
民国36年,为增加电报电路,提高传输质量,首先在南平至龙溪(今漳州)电路上安装CF-2-B型电子管时频调幅式四路载波电报机。
抗日战争后期,因莫尔斯纸条供应困难,于民国37年将南平至永安、沙县莫机电路改装为音响电路。
同时,浦城至龙泉、江山、上饶电路开始装用克利特式自动发报机。
新中国成立后,闽北有线电报设备迅速发展。
1951年,建瓯县城关电力不稳定,直接影响电报拍发,建瓯县邮电局职工庞剑秋进行技术革新,利用缝纫机改装脚踏带动克利特盘凿孔机,为完成电报传递起到一定作用,后因纸条供应困难停用。
1952年建阳成为转报中心,建阳至福州、上饶用韦机,建阳至建瓯、南平、浦城、邵武用音响机,建阳至崇安、水吉、政和、将口、麻沙、徐市均用话传。
1958年“大跃进”开始,电报资费调低,电报业务量大幅度上升,报话双用的话传电路拥挤,各局都在线路上加装幻线,用音响机通报,实行报、话分路。
建阳至福州、南平用双工韦机通报,建阳至邵武、光泽、浦城、建瓯、政和、松溪用人工音响机,建阳至崇安用韦斯登自动机通报。
南平、建瓯局各装有10门电报交换机一部,同时,南平装有四路载报机开通南平至福州第一条电传机电路,南平至顺昌、建瓯、沙县等局都用音响机通报。
1960年,为实现人工收报自动化,邵武、顺昌等县(市)先后将莫尔斯机改装为波纹收报机,用虹吸管收录波纹符号,提高电报传递速度。
1961年建阳转报中心移到南平,南平转报任务加重,南平至上海、福州使用电传机。
南平至建阳、建瓯、顺昌、浦城、崇安、建西、西芹、大洲使用音响机。
1970年10月1日,地区革委会由南平迁往建阳,建阳至南平载波电路上第一次安装四路载报机,开通建阳至福州、南平电传电路。
1974年地区邮电局从南平迁到建阳,建阳又成为闽北转报中心,并安装使用五单位双机头自动发报机。
1976年10月,各县(市)先后都使用电传机通报。
至1978年,闽北有电传机共42部。
1982年,建阳安装BZP-01型四路插报机,开通建阳至浦城、政和等5条插报电路,并在建阳、南平安装五单位双机头自动发报机。
1984年,建阳至福州电路上装用TX-20型电子电传机。
1986年南平、邵武、顺昌电路上装用TX-20型全电子电传机。
为配合福州局实现自动转报,相继在建阳、南平、邵武、顺昌等局电路上装用BFS-4201型程控电子式发报机。
至1987年12月,福州至建阳装用国产B2S01型46路载报机,闽北各县(市)相继装上全电子电传机和程控电子式发报机,均能通过福州实现转报自动化。
1988年,南平、建阳、崇安、光泽、松溪等局相继装用汉字电传机,改变长期使用汉字译成电码拍发电报的作业方式,提高电报传递时效。
此后至1994年未变。
业务 业务种类:光绪九年(1883年),闽北经营电报种类分为官报、公报、私报。
民国11年有政务、公务、特种、寻常4种。
民国25年9月实行的《国内电报营业通告》,电报种类改为官军电报、局务公务、私务电报、公益电报和特种电报。
民国33年,军电拥挤,经常用邮交寄积压的电报。
是年8月,增办南平至建阳、建瓯,福州至永安、南平的特快电报业务。
1950年11月,在调整电信资费中规定,取消私营商业的特快电报业务,增加军政电报、企业电报种类,使电信通信在制度上保证为党、政、军及国营企业服务。
是年,根据邮电部《电报业务规程》,统一全国电报种类,有防空、气象、水情、特种、军政、公益、新闻、加急、普通、公电10种。
1957年,电报种类调整为13种,即防空、事故、天气、报汛、公益、军事、军政、企业、新闻、汇兑、公务、普通和书信电报。
1958年,将企业、书信电报合并到普通电报。
10月,为扩大服务面,便利旅客拍发电报,试办汉语拼音电报业务,并在南平莪洋—上海列车上试办国内中文明语普通电报业务。
12月,在南昌—厦门列车上开办代收电报业务,同时指定邵武、永安两局为南昌—厦门列车的电报交换局。
1959年,电报种类修改为防空、天气、事故、水情、军政、新闻、普通和公务8种。
1963年恢复开办公益电报。
1964年4月,南平开办国际电报业务。
1977年增办汇款电报。
1978年3月,为适应农业、气象、水利防汛、地震、卫生和科研观测等通信需要,重新修订电报种类,属抢险救灾、紧急救援等通信内容的均列为特种电报,邮电系统之间的公务、业务电报单独列类称为公电。
同时,根据优先保证党、政、军通信的原则,结合业务种类和时限要求,重新排列传递顺序,军政电报按内容及急缓程度,分为特急、加急和普通;各厂矿企业交发的一般公务电报和人民群众个人交发的普通电报,以“先单位,后个人”的原则,仍分两个等级。
同年7月,开办真迹传真业务电报,分军政、公务、公电、新闻和普通5种业务。
文件传真办理军政、公务、公电3种业务。
1986年4月,开办专送电报业务。
5月建阳、南平相继开办用户电报业务,9月开办礼仪电报。
1988年,国内电报业务种类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业务性质,分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新闻、普通、汇款、公用8种,并适应电报用户的需要开办特急、加急、核对、分送、预付回报费、送妥电知、改发、发送、邮送、留交等业务。
业务量:清代及民国时期,闽北电报业务量无考。
1952年,电报计费去报5.86万份。
1958年“大跃进”开始,闽北地区电报业务量锐增至18.13万份,1960年达到42.30万份,比1957年的8.58万份增长393%。
1961年起,由于自然灾害等影响,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闽北地区电报业务逐年下降,至1965年只有29.50万份,比1960年下降30.3%。
“文化大革命”期间,闽北电报业务量连续下降。
1970年,全区电报业务量只有15.47万份,比1965年还减少47.56%。
1972年,区内电报业务量逐年上升,1978年达50.25万份,比1965年增70.3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邮电业务的发展。
1979年,全区电报业务量62.97万份,至1993年达67.16万份;发往港澳及国际电报1980年669份,至1993年达488份。
用户电报1986年1198份,1993年660份。
1994年,国内电报业务量达46.64万份,国际港澳电报业务量382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艾迪逊酒店家具品牌

    221

    EDITION艾迪逊酒店伦敦艾迪森酒店上海艾迪逊酒店EDITION艾迪逊酒店三亚艾迪逊酒店入住2晚需要多少钱?殿影酒店EDITION艾迪逊酒店是伊恩·施拉格(Ian Schrager)打造的生活时尚类酒店品牌。品牌诠释了新一代的奢华概念,并带来别具一格的多元化体验,为宾客呈献了超乎...

    查看全文
  • 铜梁酒店家具定制价格

    103

    铜梁酒店家具定制 价格:探索定制之旅 铜梁酒店家具定制,为你的酒店打造独一无二的风格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酒店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摆在酒店经营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铜梁酒店家具定制,凭借个性化的设计和高品质的制作工艺...

    查看全文
  • 丽水四星级酒店家具

    125

    丽水四星级酒店家具 :提升酒店品质与舒适度 丽水,这个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在这个城市里,一家四星级酒店正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住宿体验,让每一位客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与舒适。 这家酒店的家具均由丽水当地的知名家具制造商...

    查看全文
  • 南京弘阳酒店家具

    368

    弘阳南京弘阳家居有限公司何捷弘阳广场华东MALL南京弘阳广场江苏弘阳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2006年5月,南京弘阳广场开工,进军综合商业广场。 2007年05月,南京弘阳家居·迈皋桥店开业。 2009年11月,南京弘阳装饰城开业。 2011年1月,常熟弘阳尊邸奠基,弘阳走出南京...

    查看全文
展开更多